高通骁龙888对比麒麟9000有何区别?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高通870 麒麟9000wl 高通骁龙888对比麒麟9000有何区别?

高通骁龙888对比麒麟9000有何区别?

2024-07-11 23:11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【科技犬】

高通在 2020 骁龙技术峰会上正式发布了骁龙 888 旗舰平台处理器,将支持下一代旗舰智能手机。

对于高通顶级 8 系列芯片组来说,骁龙 888 是第一次为 5G 做出重大改进:它最终将提供完全集成式的 5G 调制解调器,而不像去年的骁龙 865(内部包含单独的调制解调器芯片)。

高通骁龙888对比麒麟9000有何区别?_新浪众测

骁龙 888 采用 1 x 2.84GHz (ARM 最新 Cortex X1 核心)+3 x 2.4GHz (Cortex A78)+4 x 1.8GHz (Cortex A55),GPU 为 Adreno 660,采用 X60 5G modem 基带,支持 WiFi 6E、Bluetooth 5.2。

高通骁龙888对比麒麟9000有何区别?_新浪众测

骁龙 888 将采用高通今年早些时候宣布的骁龙 X60 调制解调器,该调制解调器采用 5nm 工艺,以获得更好的功率效率,并改善 5G 载波聚合,跨毫米波 mmWave 和 6GHz 以下频段的频谱。支持全球多 SIM 卡,支持 SA 独立、NSA 非独立和动态频谱共享。在新的 5nm 架构和集成调制解调器带来的电源效率提升之间,新的芯片在 5G 方面似乎可以提供一些实质性的电池续航改进。

高通骁龙888对比麒麟9000有何区别?_新浪众测

除了 5G 改进之外,高通还预告了骁龙 888 将取得的其他几项进展,包括第六代 AI 引擎(在 “重新设计的”高通 Hexagon 处理器上运行)和第二代传感中枢,该引擎承诺在 AI 任务的性能和功耗效率方面有很大的跳跃。该公司承诺将达到 26 TOPS。在游戏方面,高通将推出第三代骁龙 Elite Gaming,还将带来 “高通 Adreno GPU 性能最显著的升级”,支持 144fps 游戏,桌面级渲染。

最后,高通预览了骁龙 888 将实现的新摄影功能,包括由于更新的 ISP,支持更快的十亿像素级处理速度,用户能够以每秒处理27亿像素的速度拍摄照片和视频,即每秒捕获120帧且每帧都是1200万像素,高通表示,在图像处理方面比上一代快了 35%。

麒麟9000旗舰

华为Mate40 Pro搭载5纳米麒麟9000旗舰芯片,集成150亿+晶体管,是目前手机工艺最先进、晶体管数最多、集成度最高和性能最全面的5G SoC,全面领跑5G时代。保持高性能的同时,又大幅降低功耗,华为Mate40系列是迄今最强大的Mate。

高通骁龙888对比麒麟9000有何区别?_新浪众测

CPU部分:麒麟9000芯片是迄今为止性能和能效最出众的手机麒麟芯片,采用1个超大核+3个大核+4个小核的三档能效架构,最高主频可达3.13GHz。

GPU部分:麒麟9000芯片首发24核 Mali-G78 GPU集群,是华为手机芯片GPU之最,性能和能效全面领先。对比麒麟990 5G图像处理器性能提升60%。

高通骁龙888对比麒麟9000有何区别?_新浪众测

NPU部分:麒麟芯片一直引领端侧的人工智能创新,麒麟9000芯片采用华为全新一代NPU,拥有创新双大核+微核NPU架构,对比麒麟990 5G性能提升100%,AI能力同样得到了进一步提升,用上了最新一代的ISP 6.0图像处理器,并支持Quad Pipeline,3A处理能力提升100%,管线管线速度提升50%。

高通骁龙888对比麒麟9000有何区别?_新浪众测

不仅如此,麒麟9000在业界首次实现ISP+NPU融合架构,带来超强的细节还原和降噪能力,性能有了跨越式提升。而且这一出众的能力还被运用到视频拍摄上,暗光环境下拍摄的视频更加清晰,细节展现的淋漓尽致。而在逆光场景拍摄时,也能做到包围曝光实时HDR视频合成,拍出暗部细节清晰的视频内容。

高通骁龙888对比麒麟9000有何区别?_新浪众测

值得一提的是,华为Mate40系列搭载业界首创的四网协同技术,可将Wi-Fi 2.4GHz、Wi-Fi 5GHz、主卡(5G)和副卡(4G)网络进行高效融合,在多变的网络条件下为用户带来聚合高网速、稳定低时延的极速上网体验,保持高速流畅。

(注:四网协同指Wi-Fi 2.4GHz/Wi-Fi 5GHz/主卡(5G)/副卡(4G),可实现网络优选或并发下载,是否生效与你所处的网络环境和使用的应用有关。)

高通骁龙888对比麒麟9000有何区别?_新浪众测

在5G网络方面,麒麟9000也再次刷新了5G速度。通过支持5G SA双载波聚合,Sub-6G下行理论峰值速率达4.6Gbps,上行理论峰值速率达2.5Gbps,在现网测试中,对比A14+X55下行速率峰值提升了2.6倍,上行速率峰值提升了6.8倍,大幅度领先对手。

不仅如此,在WiFi网络环境下,支持Wi-Fi 6+的麒麟9000理论峰值速率也达到了2.4Gbps,支持160Mhz大频带宽,比普通Wi-Fi 6高一倍,无论是下载速度还是上行速度,都会带来了质的提升。

高通骁龙888对比麒麟9000到底有何区别?

两者最核心的区别就是,高通骁龙888实现了Sub-6G的FDD-TDD聚合,这将使得5G手机获得4G的覆盖范围体验,从而在根本上解决5G反复找网带来的耗电激增问题,大幅提升5G手机的可用性。

尽管5G是有史以来标准最为统一的技术标准,但是受到运行频段、基础设施(基站部署)等问题的限制,加上历史、经济、政策等原因,全球各地运营商的诉求各不相同——sub-6GHz,毫米波,独立组网(SA),非独立组网(NSA)……一时间,5G部署颇有些“乱花迷人眼”。

全球5G主要有两大可部署的频谱,一个是6GHz以下频段(sub-6GHz),频率范围450MHz~6.0GHz;另一个是毫米波频段,频率范围24.25GHz~52.6GHz。

基础物理学告诉我们,波长越长,则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越长,也就是说,此波的周期越长,频率就越低。由此我们可知,毫米波频段,频谱越高,它的频宽就越宽,频谱资源越多,能承载的数据量也就越大,但是,随着频谱增高,它的传输性能及覆盖能力会有一定的下降;Sub-6频段则相反,频谱越低,它的频宽降低,数据率也有所降低,它的传输性能及覆盖能力会有所提升。

高低频谱也各有场景。先说毫米波,数据率非常高,如果部署,可以对一些热点地区做重点覆盖;而sub-6频段,覆盖性较好,可以覆盖大面积国土范围。

频谱有高低,制式也各有千秋。由于长久以来的历史演变, FDD(频分双工)和TDD(时分双工)等多制式也同时存在。对于FDD,是指手机信号的收发通过两个子频段完成,这两个频段是错开的,因此可以同时接收和发射信号;对于TDD,是指手机信号的收发通过一个频段完成,因此信号的接收和发射不能同时进行,收发时间相互错开。

具体来说,这是因为各国和各地的历史背景和频段部署不同所致,FDD和TDD的使用情况也不同。Sub-6频段范围内的频段越低,FDD的频段越多,反之则TDD比较多;如果在毫米波频段,则基本都是TDD。

截至2020年初,美国、中国、欧洲、韩国和澳大利亚,主要部署的是围绕6GHz以下频段的NSA模式;同时,美国已经率先部署毫米波。

2020年,NSA的6GHz以下TDD会在包括日本、拉丁美洲、东南亚等地区部署;毫米波也会在欧洲一些国家(俄罗斯、意大利的一部分)、日本、韩国部署。

高通骁龙888对比麒麟9000有何区别?_新浪众测

从频段,到制式,再到具体的牌照发放,全球5G网络的部署,在Sub-6、毫米波、FDD、TDD等各种组合之下,产生了成千上万种频段组合,而这些频段组合之间难以互相覆盖,当5G网络传输时,数据往往只能在同一组合的频段里拥堵着,让我们面对频宽,一时不知如何着手。

从高通的角度看,载波聚合技术,正是为这个场景应运而生的技术,能够为运营商的5G部署提供最高的灵活性。

高通骁龙888对比麒麟9000有何区别?_新浪众测

高通骁龙888它做到了:

首次支持5G毫米波-6GHz以下聚合

支持5G TDD-FDD 6GHz以下频段载波聚合

支持5G FDD-FDD载波聚合

支持5G TDD-TDD载波聚合

通常来说,我们说的载波聚合是指同时使用多个子载波传输数据。骁龙X60所支持的sub-6G FDD/TDD载波聚合的实际含义是,可以聚合使用这些频段(sub-6G FDD/TDD)中的载波,从而达到更快的传输速率(频段更多了)和更大的覆盖范围(来自于低频段电磁波高覆盖特性)。这里,X60实现了带外、不连续、不同复用制式(FDD/TDD)的载波聚合。

由此可见,骁龙X60的载波聚合能力,也将让5G部署受益。一来,运营商能够增加网络容量,扩大覆盖范围,提高识别率;其次,运营商能灵活地根据实际可用的频谱,优化网络的特性,极大地提高其峰值吞吐量——相信这是未来几年,实现对全球宝贵和复杂的5G频谱进行充分利用,推动5G在全球进一步部署的重要基础。再考虑到借助动态频谱共享(DSS,Dynamic Spectrum Sharing),运营商还能够在LTE低频部署5G服务,相信全球运营商的5G部署,将会更加心无旁骛。

因此,高通很自信——采用搭载骁龙X60的智能手机,运营商可以灵活地选择频段(毫米波、6GHz以下频段,包含低频段)组合,频段类型(5G FDD和TDD)以及部署模式(SA和NSA),以实现高速低时延网络覆盖的最佳组合。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